06/06/2024

旅遊事務署項目「城市景昔」擴增實境結合香港歷史圖像

U4get

手機

由旅遊事務署推出的文化創意旅遊項目「城市景昔」將於即日起擴展至鯉魚門六個指定地點,市民和旅客只需使用智能手機下載。「城市景昔」手機應用程式,掃描安裝在指定地點的「AR時鐘」,便可體驗由歷史照片或本地藝術家根據歷史資料創作的畫作拼湊成的歷史全景圖像,回顧香港精彩的地理和環境變化,對比今昔,實地感受古今!

「城市景昔」旅遊項目由旅遊事務署委託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創意媒體學院研發及製作,把歷史全景圖像以3D建模,並利用擴增實景(AR)和多媒體技術,以光學追踪完美結合現場實境,加上有趣的動畫和精心製作的音效,為市民和旅客提供全方位沉浸式遊覽體驗。

「城市景昔」在2021年首次於中環、山頂、尖沙咀、深水埗、油麻地及佐敦的28個指定地點推出後廣受好評,這次除了擴展至鯉魚門外,更將手機應用程式的功能升級,包括為自拍功能加入濾鏡和短片錄製功能、歷史全景圖像的動畫升級至3D動畫等。

新設六大打卡熱點 細看鯉魚門昔日風華

六個新設的指定地點位於鯉魚門海濱各觀景台,市民和旅客沿著海濱漫步時,只要使用手機應用程式掃描「AR 時鐘」,便猶如進入時光隧道,穿越到昔日的鯉魚門,細看鯉魚門在不同時代的面貌。六個「AR時鐘」分別記載了鯉魚門不同年代的歷史故事,涵蓋歷史及文化發展、海鮮業及石礦業發展、水上交通變化等主題,讓市民和旅客從歷史角度深度探索鯉魚門的人文風貌。

重溫經典電影片段

「城市景昔」亦在現時的指定地點加入電影元素,鼓勵市民和旅客在港產電影取景場地朝聖,現場重溫經典香港電影片段,感受電影拍攝時的光影瞬間。電影包括《龍虎風雲》、《新不了情》、《無間道II:終極無間》、《梅艷芳》,以及剛奪得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的《毒舌大狀》。

「城市景昔」手機應用程式可於Apple App Store和Google Play免費下載,市民和旅客亦可透過「城市景昔」網站(cityintime.hk)遙距體驗,隨時隨地欣賞各個指定地點的今昔景觀。

鯉魚門「城市景昔」體驗介紹

1. 觀景台一
位於觀景台一的「城市景昔」體驗以鯉魚門歷史及文化發展為主題。從歷史全景圖像中可以看見1960年代的三家村、海濱學校和萬機陶瓷廠。在這裡可以看見昔日海濱學校的學生上體育課的情景,他們或在沙灘上奔跑,或在岸邊收集貝殼,十分熱鬧。

更多觀景台一的歷史故事:
i) 三家村一名稱相傳源自十八世紀最早到鯉魚門定居的數個氏族:葉氏、曾氏及張氏。
ii) 海濱學校一鯉魚門學校曾採用不同年級由一位老師同時授課的複式教學,停辦後校舍被活化為現時的「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成為區內一個藝術與文化的平台。
iii) 萬機陶瓷廠一曾經是鯉魚門最大規模的陶瓷廠,主要出產人物和動物模型,因此又稱為「公仔廠」。

2. 觀景台二
位於觀景台二的「城市景昔」體驗以鯉魚門海鮮業的發展為主題。從歷史全景圖像中可以看見1970年代的宇宙海鮮酒家、海傍道中和小碼頭。鯉魚門海鮮業的分工是其特色之一,海鮮檔提供新鮮時令海鮮,海鮮酒家則專門為客人烹調海鮮,兩者互相配合令鯉魚門成為海鮮愛好者的天堂。

更多觀景台二的歷史故事:
i) 宇宙海鮮酒家一羅氏家族於1940年代後期開始活躍於鯉魚門的石礦業,至1968年石礦場關閉後轉為投身餐飲業,於鯉魚門開設宇宙海鮮酒家。
ii) 海傍道中 又名海鮮街,早於1970年代已經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慕名而來,更屢獲各地電視台拍攝採訪。
iti) 小碼頭一當年的小碼頭只是為了當地居民而建,便利他們運送日常用品和貨物。隨著旅客日益增多,小碼頭被擴建,前來品嘗海鮮的旅客可以乘坐小渡船在碼頭上落。

3. 鯉魚門休憩花園
位於鯉魚門休憩花園的「城市景昔」體驗以鯉魚門海防為主題。從歷史全景圖像中可以看見1920年代的鯉魚門軍營、鯉魚門堡壘、鯉魚門燈塔、鯉魚石和魔鬼山,而第一艘來香港的航空母艦競技神號航空母艦(HMS Hermes)也在這裡重現眼前。

更多鯉魚門休憩花園的歷史故事:
i) 鯉魚門軍營-在香港最早設置及最重要的防禦工事之一,第十座已改建為現時的鯉魚門公園,連同第七座和第二十五座一併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ii) 鯉魚門堡壘一建於1887年,位於鯉魚門海峽海拔六十四米的岬角上。經保育及改建為現時的香港海防博物館,至2000年開放予公眾參觀,展示逾百年的海防和軍事變遷。
ili) 鯉魚門燈塔一位於三家村南面的礁石上。時至今日,它仍標示著維多利亞港的東邊界限,是鯉魚門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打卡景點。
iv)鯉魚石一形狀像鯉魚的石頭,每當海浪拍打礁石,這些石頭就如同鯉魚從海裏一躍而起。
v)魔鬼山一相傳海盜鄭連昌等人於清朝時期佔據此山,向出入鯉魚門海峽的船隻收取過路費,因而得名魔鬼山。

4. 觀景台三
位於觀景台三的「城市景昔」體驗以海岸線與水上交通為主題。從歷史全景圖像中可以看見1950年代的鯉魚門海峽、舢舨和鯉魚門石橋。當時的貨船會經此海峽出口香港製造的產品到世界各地,亦會從中國內地、日本和英國進口食品和紡織品到香港。

更多觀景台三的歷史故事:
i) 鯉魚門海峽一維多利亞港的東面出入口,水深約四十三米,可以讓大部分商船和貨船取道進出維港,對商貿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ii) 舢舨一俗稱渡仔和搖搖船,是以槳櫓推動的木製小渡船,為昔日鯉魚門的主要海上交通工具。
iii) 鯉魚門石橋一當時附近一帶石礦場的落貨碼頭,「橋」一字在客家話有碼頭的意思,所以「石橋」就是用石塊建造的碼頭。

5. 觀景台四
位於觀景台四的「城市景昔」體驗以鯉魚門石礦業為主題。從歷史全景圖像中可以看見1940年代的鯉魚門石礦場區、利興石廠和馬環村。昔日在石礦場工作的客家婦人會身穿寬闊的黑或藍色衣服,頭戴四周縫上黑紗的穿頂竹笠,用竹籃將碎石運至碼頭。

更多觀景台四的歷史故事:
i) 鯉魚門石礦場區一早在1821年已有客家石匠在該地採石。隨著政府不再批准石礦場續牌,石礦場也在1960年代後期逐一關閉。
ii) 利興石廠一為獲發牌的石廠之一。二戰前,石廠工人主要以打石方式來取得花崗岩石。
iii) 馬環村一前名為亞媽環村。客家人稱天后為亞媽,村內亦有一間天后廟,村名便因此而來。

6. 觀景台五
位於觀景台五的「城市景昔」體驗以天后宮的起源和歷史為主題。從歷史全景圖像中可以看見1970年代的天后宮、鯉魚門天后誕和「澤流海澨」巨石。當時鯉魚門居民會製作鹹魚並在附近擺賣,時至今日鯉魚門仍有售賣鰽白和馬友等咸魚,是鯉魚門的手信之
一。

更多觀景台五的歷史故事:
i 天后宮一位於鯉魚門海峽旁,天后宮內所供奉的主要神祇是天后,相傳在生時曾替人治病,亦曾多次救人於海難,所以被奉為神明,保祐漁民海上平安。
ii) 鯉魚門天后誕一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慶祝活動於農曆四月中下旬舉行。三大慶祝活動為舞麒麟、神功戲及搶花炮。
iii)「澤流海澨」巨石一鯉魚門天后宮外的大石,每塊都刻有描繪鯉魚門景色的四字詞。其中「澤流海澨」由著名本地書法家區建公以北魏字體寫成。

「城市景昔」經典香港電影場景
1.《龍虎風雲》
《龍虎風雲》於1987年上映,在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最佳導演(林嶺東)和最佳男主角(周潤發)兩項大獎。其中一幕展示了周潤發飾演的高秋和李修賢飾演的阿虎在中環皇后像廣場首次會面。
AR時鐘地點:中環 皇后像廣場

2.《新不了情》
這部於1993年上映的經典香港愛情電影大部份場面都在廟街一帶取景。其中一幕是袁詠儀飾演的阿敏所屬的粵劇團在廟街獻藝時,劉青雲飾演的張少傑被吸引上前觀看,因此和阿敏初次相遇。
AR時鐘地點:油麻地—佐敦 彌敦道

3.《無間道II》
這部是於2003年上映的經典香港警匪片。其中一幕展示了梁朝偉飾演的陳永仁一邊吃著蘋果一邊與黃秋生飾演的上司黃志誠講電話,在中環砵典乍街(又稱石板街)行走。
AR時鐘地點:中環 砵甸乍街

4.《梅艷芳》
這部於2021年上映的香港電影回顧「百變天后」梅艷芳(梅姐)的一生。其中一幕展示了王丹妮飾演的梅艷芳和廖子妤飾演的梅愛芳在七十年代未成名時一起走過五光十色的彌敦道。
AR時鐘地點:油麻地-佐敦彌敦道電影

5.《毒舌大狀》
2023年上映,是香港電影史上首部突破億元票房的香港本地電影。其中一幕在前北九龍裁判法院取景,講述楊偲泳飾演的大律師方家軍指責黃子華飾演的林涼水沒有認真履行大律師職責。
AR時鐘地點:深水埗 大埔道

原文網址:旅遊事務署項目「城市景昔」擴増實境結合香港歷史 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