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2024

鯉魚門村民話說當年 AR時鐘重現歷史全景

Yau Tong Community News 'Zaap Yau'

Community news

「旅遊有好多唔同形式」城大創意媒體學院互動媒體電算應用中心團隊項目經理梁偉倫說。學院受旅遊事務署委托,研發及製作「城市景昔」旅遊項目,於6月5日擴展至鯉魚門6個地點,包括海濱學校、宇宙海鮮酒家(現南大門)、天后宮等。有關團體於本月5日舉行傳媒導賞活動,本報記者也有出席,親身感受有關項目。

「城市景昔」利用擴增實景(AR)技術,結合現場實景和歷史照片或畫作,再加入動畫及由村民錄製的客家話音效,提供一個更加沉浸的體驗。市民使用手機應有程式「城市景昔」掃指定地點的「AR時鐘」,就可呈現有關景點的歷史照片和畫作。

其中一位村民忠哥(張耀忠)分享指客家話都是上一輩教的。問及當年,他自豪說其家族在鯉魚門村紮根超過130年,至今已經第四代人。忠哥站在天后廟外的大石下回想少年時,6、7歲就已經揼石仔幫補家計。石礦場開發早期,他太公(曾祖父)打石主要用來起屋、做家居裝飾;後來就用作更大型的工業建築。現在忠哥已經轉型做海鮮。但原來在2003年他曾經進駐鯉魚門天后廟幫人解籤。言談間深深感受到忠哥和村民對天后廟的忠誠。

另一位分享的羅國興先生隨即興致勃勃地介紹並帶路參觀廟內玄機,原來神枱後方還有一塊大石,上面有一個約1米深的石洞,是最初人們用作供奉天后的位置。羅生雖然身負家業,天后廟很多事例如添置太歲和宣揚事務都非常熱切。「城市景昔」路線未有覆蓋馬背村,但羅生接著介紹,村位處天后廟背後,而天后被客家人稱為馬祖,故名馬背村。羅父在1948年定居鯉魚門,一直打石直至1970-73年曾開酒家。後來酒家再在羅氏兄弟同心協力下於1994年重開至今,即現在的南大門,可謂是見證了鯉魚門兩世代人的努力和成果。

傳聞村民一九六、七十年代在鯉魚門曾目撃過中華白海豚,鯉魚門的奇人異事似乎源源不絕,從每一個人口中都可以揭開鯉魚門未被記錄的一面。

原文網址:鯉魚門村民話說當年 AR時鐘重現歷史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