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2024

「城市景昔」扩展至鲤鱼门 新增六大打卡热点

黄巴士

亲子活动

旅游事务署推出、香港城市大学团队製作的创意旅游项目「城市景昔City In Time」于2011年在八个地点设下热点,而今年的6月5日更扩展至鲤鱼门六个指定地点,为市民和旅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城市景昔」结合扩增实境(AR)和多媒体技术,透过「城市景昔」手机应用程式,让用户可以重现香港昔日的风貌,并对比今昔景观。

新增六个鲤鱼门热点

项目经理梁伟伦先生指出,鲤鱼门是香港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因此他们也希望能够让喜欢深度游的市民和旅客可以在鲤鱼门海滨漫步时,透过扫瞄「AR时钟」进入历史场景,体验不一样的鲤鱼门。

梁先生指,为求准确还原不同年代的鲤鱼门景色,製作团队光是资料搜集和考证便花了约半年的时间,从各方渠道寻找历史图片并考证年代后,将这些资料交给插画师重绘当年的场景,製作团队再将画作或动画嵌入使用现今场景建构的3D模型中,最终顺利製作了这次的六个场景「AR时钟」。

观景台一:展示1960年代的三家村、海滨学校和万机陶瓷厂,重现学生收集贝壳的情景。

赛马会鲤鱼门创意馆前身为海滨学校,高峰时期曾有约500名学生在此就读,大大提升了当时的识字率,村民也得以从事体力劳动以外的工作。虽然海滨学校在2008年因收生不足而停办,但市民可以使用「城市景昔」一睹当时学生在此上学和嬉戏的片段,製作团队更加入了声音效果,市民可以听见海浪声以及老师催促学生返回课室的声音,非常有临场感。

观景台二:聚焦1970年代的宇宙海鲜酒家和海鲜业的发展,见证海鲜街的繁荣。

南大门海鲜烹调专门店的罗国兴先生是鲤鱼门原居民之一,他的父亲原于鲤鱼门经营石矿生意,后来因政府管制火药而令生意难有进展,于是他们改行做海鲜酒家生意。罗先生为「城市景昔」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口述历史,他们一家人便是鲤鱼门由石矿业转型成以吃海鲜闻名的热点的最佳见证人。

鲤鱼门休憩花园:展示1920年代的军营、堡垒和灯塔,回顾鲤鱼门的海防历史。

「城市景昔」设有历史资讯栏,只要点击「i」图示即可看见鲤鱼门景点的由来和历史。

APP更设有今昔对比功能,只需要轻轻一划,即可看见现实中的景物和当年旧貌的对比,在休憩花园观景台更能看见以动画呈现1925年第一次来港的航空母舰「竞技神号」的踪影。

观景台三:再现1950年代的海峡、水上交通和石桥,体验当年的海上风光。

香港曾有一种职业名叫「领航员」,负责在海上引领从外国驶来的船泊岸,石头刻上的「雨荣」是出自当时一个有名的领航员张雨荣。现在石头上的字仍勉强可辨识,但市民能透过「城市景昔」更清晰地一睹这块石头当时的面貌。

观景台四:介绍1940年代的石矿场区和马环村,展现昔日矿工的生活。

为了更还原当时的居民生态,团队在原居民的帮助下,加入了客家话的声轨,让市民或游客能够体验到鲤鱼门作为客家村的风味。

观景台五:以天后宫的历史为主题,展示1970年代的天后宫。

天后宫始建于清朝乾隆18年,其间历经三次的重建和维修,至今依然香火鼎盛。据原居民之一的张耀忠先生认为天后宫不仅保佑了鲤鱼门的居民,也在SARS期间提供心灵慰藉予信众,因此他一直鼎力维持天后诞的舞麒麟习俗,希望把这项传统流传下去。

除了以上提及的功能外,製作团队亦新增了自拍滤镜和短片录製功能、优化社交媒体分享功能,更新增网站版本让用户即使不下载APP甚至不在现场,也能透过网络享受「城市景昔」的全景图像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製作团队对于旧有的观景热点也进行了升级,在指定地点加入了多部经典港产片的场景元素,用户可以在取景地重温电影截图或片段,感受电影拍摄时的光影瞬间。

「城市景昔」的扩展和升级,不仅让鲤鱼门成为新的热门打卡点,更丰富了香港的智慧旅游体验。市民和旅客只需下载「城市景昔」手机应用程式,便能穿越时空,感受香港的历史变迁。这次项目不仅展示了鲤鱼门的历史与文化,更为香港的旅游景点增添了新的亮点。

原文网址:「城市景昔」扩展至鲤鱼门 新增六大打卡热点